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稻香蟹肥东四街道
霜降时节,正是东四街道水田丰收的时候。近日,记者走进东四街道红旗村机械化收割的大片稻田里,金色的稻浪在湛蓝的天空下格外惹眼,繁忙的丰收景象和农户们的笑脸交织在一起,喜悦盈满心头。 “今年我这多亩水稻收成好,每亩收多斤,有一半是蟹田稻,价格行情好,没等开收,南方预订的客户就已经排好了,这么说吧!带壳稻和脱壳蟹田米一点都不愁卖。”手捧金灿灿的稻谷,红旗村水稻种植户冯守昌的笑容掩饰不住,他身后几台联合收割机正机声轰鸣,在田野间来回穿梭,颗粒饱满、黄澄澄的稻谷尽收“囊中”——丰收的美好画面正以连绵的幸福感冲击着红旗村的每名村民。“我们红旗村始终铭记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牢牢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今春以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高效产业,全村水田面积增加到了多亩,蔬果大棚面积达到多亩、多栋,并积极探索种养结合有效途径,大力开展稻田蟹试养,并获得一次性成功。”红旗村党支部书记侯娜正在外面开会,但提及村里的富民产业如数家珍。 侯娜所说的稻田蟹、成品蟹在国庆期间已售出,种植户冯守昌正在养的蟹苗就有1万多斤,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两个大蟹池旁,“这两天割稻子了,就把稻田里的蟹苗都赶到池里,蟹苗也到了卖的好时候,按现在的行情,一斤蟹苗7元,我这些蟹苗就能卖7万多元,再加上多亩蟹田稻的收成和十·一那时候卖的稻田成蟹,今年收入比往年多了10万元不止。”蟹田稻香,稻田蟹肥,蟹苗好行情——红旗村水稻种植户算得一手好经济账。 今年以来,东四街道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工作,加速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构建“多业并举、生态高效”新业态,全力打造集功能农业、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中药材种植等于一体的产业链。目前全街道有60%的土地实行了土地流转,有种田专业大户50多个,温室大棚面积多亩,水稻面积多亩,稻田蟹试养多亩,水飞蓟中药材种植多亩;各种经济作物多亩,真正实现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秋文并摄 文字编辑尚师萌 扫码下载爱海城APP 海城市融媒体中心 海城正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feijia.com/sfjcf/5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排毒,一步到位
- 下一篇文章: 肝不好,人就老德国人用这一招,轻松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