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1.轮作与选地

马铃薯要避免重迎茬,轮作至少三年以上;前茬以麦类、玉米等禾谷类作物为宜,其次是豆类作物;前茬不宜选甜菜、胡萝卜和十字花科作物。种植地块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背风向阳地块。

2、土壤耕作

马铃薯比其他作物更需求有深厚、松软而湿润的耕层,整地宜采取深松或深松浅翻地耕法,深松深度达到30厘米,翻地深度25厘米以上。以伏秋整地为主,最好实现秋起垄。

3、施肥

有条件亩施有机肥—公斤,整地前均匀施入土壤,也可播种前垄体开沟施入沟底。公顷施磷酸二胺、硫酸钾各公斤作底肥,结合起垄施入。

4、播种

4.1扣小棚催芽:播种前15天左右,在播种田或附近选择背风向阳处扣小棚催芽(在温室或大棚内效果更佳),拱棚高度1-2米,拱棚面积依种植面积而定,一般播种每亩马铃薯需6-8平方米拱棚;种薯切块后堆成10—15厘米厚,覆土5—6厘米浇水催芽,当芽长1.5—2厘米时即可播种。

4.2播期:在终霜前20天左右,10厘米土层温度达到7—8度时为适宜播期。未作催芽处理的种薯适当早播,催芽处理过的块茎适当晚播,躲避开终霜危害。我地区适宜播期为5月上旬。

4.3播种方法;以垄作为主,把块茎播在垄上,垄距60—70厘米,株距20—30厘米,亩保苗—株,覆土5—6厘米,覆平垄不覆尖垄,防止烧芽。

5、田间管理

5.1深松:在幼芽顶土时,垄沟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

5.2耘锄:在出苗后,垄旁采用两次耘锄除草和培土

5.3中耕培土:耘锄作业后或间隔7-10天及时中耕培土。中耕三遍,最后一遍要多上土,以不压苗和叶片为主。

5.4化学灭草:苗期禾本科杂草多可用拿扑净、精稳杀得等灭草。

5.5人工除草:整个生育期进行两次以上人工拿大草。

6、收获

植株达到生理成熟即可开始收获。生理成熟标志:大部茎叶由绿变黄,达到枯萎,块茎停止膨大且易于植株脱离。也可根据栽培目的、商品熟期类型而定,早熟品种形成商品薯所需时间从出苗算起50—60天,中早熟品种为60—80天。

——五净四不漏,六不三灵活一完好

——谷物联合收割机安全技术检验标准

——铧式犁技术检验标准

——向日葵生产技术规程

——麦类割晒作业质量标准

——拔麻机检验技术标准

——牵引、前悬式割晒机技术检验标准

——悬挂式青贮收获机技术检验标准

——中耕机技术检验标准

——亚麻生产技术规程

——月苋草生产技术规程

——水飞蓟生产技术规程

——中耕作业质量标准

——玉米(青贮)生产技术规程

——镇压作业质量标准

——喷药作业质量标准

——拖拉机挂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

——喷药机械检验技术标准

——联结器技术检验标准

——镇压器技术检验标准

——履带式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标准

——油菜生产技术规程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地膜覆盖作业质量标准

——地膜覆盖机技术检验标准

——起垄作业质量标准

——大豆播种作业质量标准

——旋耕机技术检验标准

——麦类生产技术规程

——麦麻类播种作业质量标准

——精量播种机技术检验标准

——条播机技术检验标准

——轮式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标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feijia.com/sfjjn/4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