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月科普系列

全国安全用药月,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年确定每年举办的一项重点宣传活动,通过搭建多种传播交流平台,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用药主题宣传活动。

药品能够解除病痛、挽救生命,但不合理用药也会带来新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不合理用药甚至滥用药品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来看年安全用药月科普系列。

慢性肝炎用药

慢性肝炎是一种慢性病,病程迁延时间较长,治疗包括多个方面,如保肝、抗纤维化、抗病毒去除病因、预防肝癌等,其中针对不同的病因并去除病因,是慢性肝炎治疗中最重要的原则。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需要定期体检复查,通常不需要治疗。

(1)保肝治疗:保肝药是指能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的药物,如联苯双酯、葡醛内酯、齐墩果酸、水飞蓟宾、肌苷等。保肝药种类较多,适用于所有慢性肝炎患者,但应遵医嘱应用。

(2)抗纤维化治疗:多为中成药口服制剂,也适用于所有慢性肝炎患者。

(3)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药物。需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对满足适应证的慢性肝炎患者应用。

(4)免疫抑制剂: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时需要在医师指导下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合并使用硫唑嘌呤,可促进病情恢复。

(5)预防肿瘤及去除病因:可补充微量元素硒、胸腺肽等提高免疫功能;禁酒,停止服用肝损害药物尤其重要。

为什么肝炎患者不能滥用保肝药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大多数药物都要在肝脏内转化解毒,滥用保肝药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而且有些保肝药本身不良反应大,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往往会导致肝细胞再次受损,演变成脂肪肝或肝硬化。

长期服用保肝药还能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心理,加重肝脏的负担,

如长期大量的补充葡萄糖,可以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而诱发糖尿病;过多服用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引起慢性中毒。三磷腺苷、辅酶A长期服用可引起心悸、胸闷、出汗、眩晕、甚至过敏性休克,有些蛋白质合成药如丙酸睾酮和苯丙酸诺龙可以诱发黄疸的形成,导致内分泌紊乱。故肝炎患者不宜滥用保肝药,各种肝炎用药宜少而精。

乙型肝炎合理用药的“三原则”

目前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治疗尚存许多不合理的用药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临床上有20%~30%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与不合理用药有关。不少患者因为误治、乱治以及“自治”导致病情加重。治疗乙肝合理用药需要掌握“三原则”。

(1)讲究安全性:治疗乙肝用药首先要强调安全性,乙肝炎患者病情变化多端,疗程漫长,单一用药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现多采用联合治疗,用药安全是首要的。

目前使用的干扰素、拉米夫定等,如果使用不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选择病例不当或擅自停药都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此外,并非所有中药都是安全的,即便是使用中药也要首先了解每种中药的药理特性,避免滥用和超期、超量服用中药。对于民间验方、偏方一定要慎用,以防中毒。各种新药使用时间不长,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尚不清楚,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等。对于以往有过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一定要谨慎,一旦出现药物性肝损害,一定要停止使用该药物,医院诊疗。

(2)追求有效性:使用药物治疗必须强调其有效性,所谓有效性必须是公认和明确的,不能是似是而非的。

目前正式获得批号在临床使用的药物有数百种之多,未经批准而在临床试用的乙肝药物成千上万,但是其中只有少数药物的疗效得到公认,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药物并没有实际疗效。

目前作为治疗乙肝的主打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公认的只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等几种,其他各种标榜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的药物,尚未得到一致认可。另外,成百上千种所谓“保肝药物”,只有一部分具有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例如甘利欣、肝炎灵等,绝大多数“保肝药物”的保肝作用也没有得到公认。所以患者用药,必须认真选择,千万不能草率,最佳的保证措施就医院看病,万不可轻信任何广告和各种宣传。

(3)提倡经济性:医生选择用药时,一定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货比三家,选择价廉物美的药物。

许多新药尚带试验性质,远期疗效未定,但是价格十分昂贵,不宜作为一线药物推荐试用,例如阿德福韦,疗效尚难定论,价格极高,不少患者听说这种药物疗效好,可以替代拉米夫定,于是耐不住性子,四处打探求药,有的患者从海外自行购药试用,投资巨大,但是缺乏指导,没有科学依据,用药的注意事项、剂量、疗程等一概不知,用药后期的不良反应难以预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应注意什么

(1)适当的药物:根据疾病与患者机体条件,权衡多种利弊因素,选择同类可选药物中,最为适当的药物。例如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功处于代偿阶段,此时选择抗病毒联合抗肝纤维化药物同时使用,疗效最好。

(2)适当的剂量:干扰素治疗乙肝非常普遍,十分讲究剂量的把握,一般认为中国人的合适剂量为万~万单位/次,隔日使用一次,如果剂量太小,难以奏效,如果剂量太大,药物毒副作用过强,患者身体难以承受。治疗药物适当的给药剂量极为重要,必须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给药原则。现在不少药物都是按照患者的体重给药,更加合理。

(3)适当的时间:要求遵循具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时辰药理学的原理,根据药物在体内作用的规律,设计给药时间和间隔。例如长效干扰素每周使用一次,可以确保一周内患者血液中药物浓度基本保持在有效范围内,可以给患者减少不少痛苦和麻烦。

(4)适当的给药途径:必须综合考虑用药目的、药物性质、患者身体状况以及安全经济、简便等因素。口服给药既便利,又经济,而且患者少受痛苦;静脉滴注应当掌握好适应证,不提倡轻易采用。

(5)适当的患者:必须考虑用药对象的生理状况和疾病情况,区别对待。治疗乙型肝炎强调个体化、因人施治的原则,譬如干扰素治疗对象,一定要求病情处于代偿阶段,转氨酶升高,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的患者;重度或重型以及失代偿期的乙肝患者不宜使用干扰素治疗。

来源:《家庭安全用药一本通》

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普及药械知识传递监管动态服务社会大众保障用药安全长按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feijia.com/sfjyc/6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