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药指的是具有预防、治疗肝脏疾患,减轻肝脏负担,解除对肝脏的毒性与损害,有利于肝组织与肝功能恢复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保肝药物有以下6大类:抗炎保肝类、降酶保肝药物、解毒保肝药物、利胆保肝药物、促肝细胞再生类、基础代谢类,保肝药物种类繁多,临床上遇到肝功能损伤的患者,该如何正确使用呢?

1

抗炎保肝类

甘草酸制剂是当前肝病领域中用于抗炎保肝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甘草酸制剂具有抗炎活性强、肝脏靶向性高、起效速度快、不良反应小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目前甘草酸制剂已经经历了四代。主要针对的是ALT表1:抗炎保肝类汇总最大问题:水钠潴留,一般心衰出现的肝淤血导致的肝功能异常不是很建议使用。

2

降酶保肝药

表2:降酶保肝药汇总

3

解毒保肝药

表3:解毒保肝药汇总

4

利胆类保肝药

表4:利胆类保肝药汇总

5

促肝细胞再生类

表5:促肝细胞再生类汇总

6

基础代谢类

表6:基础代谢类汇总        (??点击查看大图)除此之外,目前暂无证据显示2种或以上抗炎保肝药物对药物性肝损伤有更好的疗效,因此尚不推荐2种或以上抗炎保肝药物联用。        那么当遇到一位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时,我们该如何判断其是药物导致的肝功能异常,而不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其具体诊断流程可见下图:

药物性肝损伤(DILI)诊断流程图

(BCS:巴德-基亚里综合症;IPH: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NRH:结节性再生性增生;PH:紫癜性肝病;SOS/VOD:肝窦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病。*R=(ALT实测值/ULN)/(ALP实测值/ULN))

停用可疑的肝损伤药物是最为重要的治疗措施。怀疑DILI诊断后立即停药,约95%患者可自行改善甚至痊愈;少数发展为慢性,极少数进展为ALF/SALF。有报道,肝细胞损伤型恢复时间约(3.3±3.1)周,胆汁淤积型约(6.6±4.2)周。同时,美国FDA于年制定了药物临床试验中出现DILI的停药原则,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考虑停用肝损伤药物:(1)血清ALT或AST8ULN;(2)ALT或AST5ULN,持续2周;(3)ALT或AST3ULN,且TBil2ULN或INR1.5;(4)ALT或AST3ULN,伴逐渐加重的疲劳、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或压痛、发热、皮疹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上述原则适用对象为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且有待前瞻性系统评估,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静汤.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类型及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3(19)[DOI:10./wcjd.v23.i19.][2]邱阚.药物性肝损伤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肝功能改善效果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17(5):-[3]孙真真.抗结核药致儿童肝损害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9(6):-.DOI:10./ek060613[4]温杨.儿童保肝药的临床应用以腺苷蛋氨酸和水飞蓟素为例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0(5):-.DOI:10./ek050606[5]周宝桐.保肝药物的合理使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4(5):-[6]陈新谦,金有豫,汤光,等译.新编药物学(第1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陈珠,林果为,王吉耀.内科学(第1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星辰

本文审核:杨卫生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feijia.com/sfjyl/6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