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的情人节,我们还会有巧克力吗
林海博士 曾在中国农科院和美国农业部工作多年,并作为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专家在非洲志愿援外。曾任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和国际植物园协会秘书处主任。热爱摄影,喜欢亲近自然。 本期主角:可可 大年初八,开工大吉 假期的时差还没倒过来 一年一度的大型屠狗节又要来了 虽然每逢情人节 朋友圈的花式秀恩爱已经司空见惯 但很多人情人节的基本操作 却依然少不了 ↓↓↓ 巧克力 然而,这些年 世界各大媒体时不时转发的这条消息 却让所有情侣(以及单身狗)们开心不起来 ▲各大媒体关于“巧克力灭绝”的报道 据传,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 制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树 可能在年前绝迹!!! 可可 英文名:TheobromacacaoL. 制作巧克力的原料 生长于赤道北部和南部15度之间 ▼ 巧克力来自于一种叫可可(TheobromacacaoL.)的植物,可可是一种娇贵的植物,生长地区及其有限。 科学家们预测,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将大大减少适合种植可可的土地面积,可可植物的未来处于危险境地。当然可以转移到新的地方种植,所以可可还远没有达到灭绝的程度,巧克力更不会从地球上很快消失。 可可是锦葵科的乔木,生长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喜欢树荫。可可发育缓慢,种植5至7年后方可结果并收获可可豆,25年后才可达最高产量,因为病害和其他因素,之后逐渐退化。 可可起源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当地原住民把可可树的果实当作水果。后来传到中美洲南部,玛雅人将其驯化并开始种植,用其种子可可豆发酵后制成饮料。 美国科学家在中美洲伯利兹出土的一个有年历史的玛雅陶瓶中,发现了制造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特有的化学成分。 年,哥伦布第四次登陆美洲,将可可第一次带回欧洲。西班牙人开始在西非一个小岛上种植,用可可豆做成饮料,后来传遍整個欧洲,成为在欧洲非常受欢迎的饮料。 目前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二的可可是在西非生产,其中有43%来自科特迪瓦。种植可可给当地带来了收入,不幸的是,也让当地付出了代价。 根据一篇发表的论文,过去几年中,为了给可可种植园腾出空间,科特迪瓦受保护森林的很大一部分被砍伐。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人类学麦格劳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对科特迪瓦23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7个已完全转变为农场,大约80%的土地用于种植可可。 气候变化引起的气温升高已经使赤道周围的雨林面积缩小,再加上砍伐和伴随的狩猎,对科特迪瓦的灵长类动物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在被调查的五个保护区中,发现失去了一半的灵长类物种。十年前,科特迪瓦的森林充满了十几种灵长类动物的喧嚣和嚎叫声,现在已不容易再听到。 随着气温上升,西非的可可种植园面临威胁。因此,农民别无选择,只能将可可转移到更高海拔的地方种植,这可能意味着将破坏大部分目前保存着大量野生动植物的自然栖息地和保护区。简单地说,这种做法非常不可持续,而且有可能会使未来巧克力更加昂贵。 近年,因全球变暖可可树已经在北纬20度以北,如我国广东、福建开始种植,技术进步更使可可的开始结果时间缩短到三年。但随着气温上升,一直威胁可可种植的病害也更加猖獗。 历史上有一种真菌病害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以前中美洲的可可,迫使可可离开其原栖息地和驯化地。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真菌正穿越大西洋,到达现在出产70%可可豆的西非。那里的可可树对病原体没有抵抗力,而且这些病原体形成孢子可以随风继续传播。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和玛氏巧克力公司正致力于利用一种叫做CRISPR的崭新基因编辑技术,试图在不改变风味和其他性状的情况下,设计出能够抗病的可可植株。这个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使可可在面临气候变化和真菌疾病时更具抵抗力,以拯救可可作物。 现在还不清楚加大的这项计划将需要多长时间,或是否会起作用。就是科学家真的成功了,基因编辑过的巧克力对大多消费者来说可能还有点不容易马上接受。当然大多数消费者也不知道可可面临着许多目前无法抵抗的病害。 如果当前的气候变暖趋势继续下去,几十年后你打开的可能不会是同一盒巧克力。 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后果 其实距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 为了守护这个拥有巧克力的世界 努力做出改变吧 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END-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feijia.com/sfjyl/9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汽马自达ldquoCX4rdq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