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水飞蓟素系统具
DOI:10./j.ceramint..08. 介孔材料在药物输送领域已引起广泛的考虑。抗肿瘤剂的靶向释放取决于用于在体内运输此类药物的载体。基于二氧化硅的介孔纳米材料具有同时携带亲水性和疏水性分子的能力,具有高比表面积,并且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成为有希望的药物递送候选者,例如:通过在Si-O网络中引入网络修饰阳离子,可以在原子水平上改变纯二氧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产生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粒子(MBGN)。水飞蓟素是从菊科植物水飞蓟的干燥果实中提取而得到的天然的黄酮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多种肿瘤疾病,例如前列腺癌,结肠癌,膀胱癌和肺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作用。在这项研究中,使用平均大小为±10nm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MBGN)负载和释放水飞蓟素,作者的主要目的是研究MBGN作为药物(水飞蓟素)持续控制释放的载体的可行性。这是第一个阐明使用MBGN作为水飞蓟素载体的试验,并测试了水飞蓟素-MBGN与乳腺肿瘤细胞接触的致死作用。作者首先合成了MBGN,形态如图所示。SEM图像表明颗粒呈球形,分散均匀。粒子的平均大小为±10nm。高放大倍率图像还显示出颗粒具有多孔结构,具有不规则的孔。接着作者使用UV-VIS分光光度计在PBS缓冲溶液(pH7.4)中在λmax=nm处定量水飞蓟素的负载和释放量。发现MBGN相对于最佳水飞蓟素浓度(即PBS缓冲溶液(pH7.4)中40μg/ml水飞蓟素)的最大负载效率为61%。作者还进行了实验,观察了S-MBGN(水飞蓟素-MBGN)的体外释放。下图(左)描绘了S-MBGN在PBS中20天的累积水飞蓟素释放曲线。下图(右)可以看出,在药物释放最初的5个小时内,水飞蓟素发生了突发释放(累计量为载药量的16%),这对于治疗肿瘤性病理可能是一个优势。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的水飞蓟素:9.0μg/ml和18μg/ml,测试了释放的水飞蓟素对癌细胞和非恶性细胞的抗增殖和毒性作用。在水飞蓟素的浓度为18μg/ml,MDA-MB-乳腺癌细胞系显示出生长的强烈抑制作用(图B)。作者的结果与先前的研究一致,水飞蓟素通过线粒体在多种癌细胞中具有抗肿瘤活性,而对非癌细胞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作用。此外,据文献报道,水飞蓟素抑制细胞增殖并损害线粒体动力学,从而导致MDA-MB-乳腺癌细胞株凋亡,这被作者的实验结果证实。作者同时进行了荧光显微分析,结果显示水飞蓟素对乳腺癌细胞MDA-MB-的形态学影响明显。证实水飞蓟素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的生长,这种作用与细胞骨架超微结构和细胞增殖的显著改变有关。但其对MCF-10A的细胞毒性作用相当低,这可能是因为它可以被健康细胞降解。综上所述,负载水飞蓟素的MBGN可作为有效的药物递送系统来引起化学预防性反应,这将有利于乳腺癌的治疗。与文献中已经报道的结果(不同载体用于水飞蓟素)相比,目前的浓度明显更低,这表明MBGN-水飞蓟素系统具有扩大其临床应用的巨大潜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feijia.com/sfjjy/5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基于ldquo一带一路r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