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ering乳液有强稳定性的优点,因为固体颗粒致密且不可逆地吸附在乳液液滴周围。由于药物在油相中溶解度的限制,Pickering乳剂的载药量通常较低。有必要寻找新型固体颗粒来制备具有良好安全性和高载药量的Pickering乳剂。水飞蓟宾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急慢性肝病,然而水飞蓟宾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使其疗效大打折扣。为了提高水飞蓟宾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在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水飞蓟宾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剂。JifenZhang团队在《EuropeanJourna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上发表了题为“Anewdrugnanocrystalself-stabilizedPickeringemulsionfororaldeliveryofsilybin”的研究性论文。

图1通过(A)不同压力和(B)不同水飞蓟宾含量(x±SD,n=3)制备的水飞蓟宾纳米晶的平均尺寸。

从图A可以看到,在50-MPa的范围内,SN-NCS的粒径明显依赖于均质压力,并随着均质压力的增加而显著减小。然而,当均化压力进一步提高到MPa以上时,SN-NCS的粒度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B图表明药物含量对SN-NCS的粒径没有显著影响。

图2(A)原子力显微镜的照片和(B)在MPa下用mg水飞蓟宾制备的SN-NC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

从该图可以得出,SN-NCS呈扁平球形,平均粒径为nm。该尺寸通过激光颗粒分析仪测量尺寸,其为.5±14.3nm,PDI为0.。

图3不同水飞蓟宾含量的SN-SSPE的照片,包括(A)mg,(B)mg,(C)mg或(D)mg的水飞蓟宾。每个容器含有80mL水和5mL油。

从图中可以看出,药物含量对SSPESN-油滴的微观形态有显著影响。当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mg水飞蓟宾时,约23%的水飞蓟宾溶解,因此形成的SN-NCS的量太小而不能包封油滴。当药物含量达到mg时,油滴的覆盖度增加,但油滴的表面尚未被完全覆盖。当药物含量达到mg或以上时,形成的足够的SN-NCS能够完全覆盖油滴的表面,形成稳定的SN-SSPE。

图4不同水飞蓟宾含量的SN-SSPE的液滴大小。每瓶含有80mL水和5mL油。(x±SD,n=3)。

随着水飞蓟宾含量从mg增加到mg,得到的SN-SSPE中油滴粒径从64.3±3.5微米减小到35.8±4.2μm,然而,当水飞蓟宾含量超过mg时,油滴的粒径并没有随着水飞蓟宾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当Pickering乳液中固体颗粒的量不足时,油滴不能被完全包裹,油滴的尺寸较大。然而,当固体颗粒的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油滴的尺寸不再减小,并趋于恒定。

图5在MPa下用80mL水、5mL油和mg水飞蓟宾制备的SN-SSPE的光学显微照片(A)和共聚焦显微照片(B)

从图中可以看到,AB图完全一致,这表明SN-NC在油-水界面吸附,并因此形成具有水飞蓟宾饱和的油的核和水飞蓟宾纳米晶体的壳的核-壳结构。

图6在MPa下用80mL水、5mL油和mg水飞蓟宾制备的SN-SSPE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

从图中可以看到,溶液中的SN-SSPE和干燥状态下的乳状液滴的微观形态没有明显变化,这也支持了SN-SSPE的核壳结构。然而,图中显示,吸附在油滴表面的SN-NC的粒径和球形外观有一些微小的变化,这可归因于SEM观察的干燥过程中一些SN-NC的重结晶。

图7(A)SN-SSPE和(B)SN-NCS在4°c下不同储存时间的外观照片

从图中可以看到,A中没有发现SN-SSPE的乳状液分层、絮凝或破裂,这表明SN-SSPE在40天内是稳定的。相反,仅在SN-NCS储存4天后观察到乳状液分层,并且在40天后变得非常明显。说明SN-SSPE比SN-NCS足够稳定,这可能是由于SN-SSPE的乳液液滴的核-壳结构。负电荷为34.7±0.3mV的SN-NC给SN-SSPE的乳状液滴表面带来了31.4±0.5mV的高负电荷,导致SN-SSPE的稳定性增强。

图8水飞蓟宾在0天和在4℃储存28天后在(A)SN-NCS和(B)SN-SSPE的粒度分布

储存28天后,SN-纳米晶的尺寸分布不再均匀。SN-NCS从平均粒径为.5nm的单分散系统变成具有大粒径范围(.8-.3nm)的多分散系统。这可能是由于缺乏稳定剂和“奥斯特瓦尔德熟化”。在SN-SSPE储存28天后,水飞蓟宾纳米晶体的粒径没有显著变化。这说明即使没有任何稳定剂,SSPE作为自稳定体系也能很好地抑制纳米晶的生长。

图9SN-SSPE、SN-NCS和水飞蓟宾粗粉在(A)0.1mol·L-1HCl溶液和(B)0.01mol·L-1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H6.8)中的体外溶出曲线。(n=3,x±SD)。

从图中可以得到,溶解10分钟后,在两种溶液中,超过40%的水飞蓟宾从SN-SSPE中释放出来;而水飞蓟宾粗粉在两种溶液中的溶出度均小于10%。2h和6h后,水飞蓟宾粗粉在两种溶出液中的溶出度分别只有22%和33%。相比之下,SN-NCS和SN-SSPE的解散率要高得多。水飞蓟宾从SN-NCS和SN-SSPE的快速释放归因于水飞蓟宾的纳米晶状态。与粗粉末相比,具有更小尺寸和更大表面积的药物纳米晶体增加了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这对于加速和增强水难溶性药物的释放具有很大的作用。与SN-NCS相比,SN-SSPE表现出更好的溶解特性,具有更快的速率和更多的溶解。

图10大鼠单次服用剂量为50mg·kg-1的水飞蓟宾后,水飞蓟宾、SN-NCS和SN-SSPE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n=6,x±SD)。

从图中可以看出,SN-NCS在6小时和SN-SSPE在5小时分别有一个高吸收峰,SN-NCS和SN-SSPE在2小时都有一个弱吸收峰。双峰现象可能由许多原因引起,例如肝-肠循环、分段差异吸收速率、不同的肠排泄速率、延迟的胃排空以及吸收的可变性。这个不明显的双峰现象还可能是由于肝肠循环和水飞蓟宾吸收的复杂过程,涉及运输、代谢和转化,并可能受到外排转运蛋白和第二阶段结合的影响。

综上,水飞蓟宾纳米晶在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稳定剂的情况下,稳定了水飞蓟宾的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SN-SSPE具有核壳结构和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可提高水飞蓟宾的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难溶性药物口服给药系统。

文献来源:DOI:10./j.ejps..0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feijia.com/sfjcf/9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