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中科院和特泥河农牧场有限公司在特泥河机关会议室召开会议,共同推进生态草牧业项目。

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生态草牧业工程实验室主任景海春,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钟瑾一行8人,到特泥河推进生态草牧业项目。集团公司董事、特泥河农牧场党委书记、董事长牟春雨,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兆君,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杜增友、朱泽义,以及农业生产部和牧业生产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景海春主任介绍了团队此行的来意,主要是测算草牧业的生产量,包括人工草地燕麦草、苜蓿等主栽品种的种植量,以及秸秆使用情况,通过双方沟通,确定生产技术、加工工艺、使用方向和饲料配方等问题。

钟瑾研究员重点介绍了玉米和甜高粱等青贮饲料的种植技术,并表示将在技术和菌剂方面提供支持,推动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牟春雨向中科院的专家学者介绍了公司“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5+2”产业规划,加快企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一是做好种子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公司上下对种业发展已经达成共识,下一步要依托同科研院所合作,以种子基地的形式,繁育小麦、饲草、中草药、水飞蓟、马铃薯等种子,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做好饲料产业。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变换,农垦发展进入瓶颈期,单纯依靠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很难有大的突破,下一步要跳出种植结构的“二元”模式,向“三元”模式转变,做到“粮经饲”统筹发展。三是做好避灾农业。短期内,农业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因此要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用饲草产业发展规避种植业风险,科学轮作,提升饲草产业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在此方面,要重点探讨提升饲草品质、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和提高产量,保证效益等系列问题。三是做好肉牛、肉羊产业。农业强场、牧业富民,经过前期肉羊“两年三胎”技术的推广,养畜户已经尝到了科技应用的硕果,下一步还要在提升产胎率、成活率,降低病畜等方面下功夫。四是发展有机肥产业。从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要让有机肥在农业循环、种地养地和种地养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终实现农产品产量不降、品质提升的要求。五是发展中草药产业。利用三到五年时间,打造出“万亩芍药谷”,使其成为中国最大的原生态中草药集中连片种植区,主打高品质、原生态品牌,通过倒茬轮作,充分开发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

牟春雨表示,特泥河还将依托“伏羲系统”等科研成果,发展信息化产业,补充智慧短板。通过其他产业的带动,衍生发展旅游业,提高企业知名度。就双方合作的生态草牧业项目,特泥河方面已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细化分组,责任到人,全力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会上,刘兆君、杜增友和朱泽义分别就特泥河草场资源、秸秆使用、农用机械、草产品类型、价格、市场、饲草种植计划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同中科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沟通交流。

文、图/陈晓娟

责任编辑/陈晓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feijia.com/sfjyc/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