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渣鼻治疗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3.html

#日诵诗情,画意日趣#

日诵——每天一首诗/词,辅以蔡志忠先生的画

日趣——每天一幅丰子恺先生的画,寻找童趣

日更这个系列其实并不是为了坚持一份自己的坚持,还希望给读到的友友,每天有片刻的抽离,读读诗,看看画,换换心情。也期待我亲爱的安安同学可以始终保持童真、心怀诗意、追寻乐趣。

================

#日诵之

追和柳恽

李贺

汀洲白蘋草,柳恽乘马归。

江头樝树香,岸上蝴蝶飞。

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

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1、先说说李贺老师。李贺老师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后人誉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是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最出名的佳句,你一定熟悉:“黑云压城城欲摧”和“天若有情天亦老”

2、这首诗的名字叫:追和柳恽。追和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用同一题目或同一韵部做诗,称为唱和。如事后参与唱和,即称追和。柳恽历仕宋、齐、梁三朝,工于篇什,尝作《江南曲》,首句为“汀洲采白蘋”,所以在这首诗里,李贺追和之。

3、这首诗的生词不少,科普一下:白蘋(píng)是水草名,根生水底,叶敷水上,五月会开白色的花。樝(zhā)树:山楂树,高五六尺,其果圆,似梨而酸。箬(ruò)叶露:即箬下酒,湖州箬溪水所酿酒味醇美,俗称箬下酒。玉轸(zhěn):琴上系弦子的柱轴,华丽者以玉为之。蜀桐:古称以益州白桐为琴瑟者必名器,这里泛指琴体。虚:琴身中空,故曰虚。

4、这首诗最让我记得住的是最后一句:沙暖一双鱼。感觉可以在某些日子,用来撒撒狗粮,哈哈哈。

#日趣之

兼母的父(三)

相比于昨天的慌张,今天兼母之父里的爸爸显然淡定了许多。谁说妈妈天生就该多带小孩一些?其实只要分工达成共识,本也没什么。

最重要的是你仔细看父亲喂食小孩的方法,还挺硬核的、属于物理很好的男生的独有方式,点赞??

================

#日诵之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大家是非常熟悉的,很多时候在遗憾事情开始没有多久就结束的时候,经常引用到。

2、但我今天读到的这首诗是什么感觉呢?就像是成都的一个著名景点“杜甫草堂”去拜访了另一个著名景点“武侯祠”,让后留下了这么一首千古名诗。一个景点访问了另一个景点的即视感。

3、《蜀相》这首诗呢,其实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从诗文来看,杜甫表达了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其实也借着这股情绪,表达了自己在晚年壮志未酬的一种情绪。

4、诗里的遣词对仗很棒,“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自”和“空”两个字如果用美食的逻辑来解读的话,就可以说是就算美食当前,我也毫无胃口。“三顾天下计,两朝老臣心”,数字的对仗也把诸葛亮的功绩和苦心恰当地表达了出来。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现在我们的期待其实降低很多了,不用出师,能出门就行啦。

#日趣之

兼母的父(四)

能做饭的男人,无论如何都是加分的。黄磊老师就因为会做饭,在很多综艺节目里非常吸粉。谢霆锋对于美食的研究也为他倍增魅力。

实在一开始不会做,可以参照图片里的爸爸,火锅嘛……

================

#日诵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又一首杜甫老师的诗。我小时候记忆中第一首杜甫的诗,是《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说的是安史之乱时长安沦陷后的悲痛。当时那首诗有多感伤,现在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会有多高兴,因为作诗的背景是因为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消息不禁惊喜欲狂,于是写了这首七律,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2、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这首诗说了很多地点,其实是在讲杜甫因为开心,已经在心里盘算如何才能收拾行李走什么样的路线“还乡”

3、这首诗的内容结构没用也不用精心设计,就是可以直接拿来当做一个最标准的“听到好消息”的反应流程:忽传——初闻涕泪(高兴到不敢相信)——却看/喜欲狂(妻子孩子和自己都开心到不行)——放歌纵酒(先庆祝一番)——作伴还乡(下一步计划)——最后两句已经很可爱地制订起路线来(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整个过程非常一气呵成。

4、这首诗里,我最喜欢的一句,相信和大家一样——“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要保持一颗青春之心,保持希望呀。期待回乡的那一天。

#日趣之

小车

我从小就喜欢当司机。自己的童车都是自己下来推,有时也喜欢给其他娃当个车夫。

长大了我买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后排坐得舒服,而且尽量能坐多一些人,因为我喜欢拉着一车人开出去的感觉,所以我的车自始至终都是七人的。

青春作伴好还乡,echo今天的日诵。车大一些,一起上路作伴的人数就可以多一些:)

================

#日诵之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读完李商隐的这首《锦瑟》,感觉读了一篇诗歌版的《追忆似水年华》,据说这首诗作于李商隐的晚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从首联估计可以推算出,是不是李老师当时已经五十有余了。

3、是不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人,都会开始玄学,颌联与颈联说了四个,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庄生梦蝶,表达人生恍然如梦;望帝春心、杜鹃啼血,是一种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珠泪里是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

4、最让我记得住的诗句是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有这种感叹可能和李商隐一生的坎坷经历有关,但也许这就是人生:当时惘然,而今怅恨。唯尽力,不负时光。

#日趣之

2X3+1=7人

沿袭昨天的话题,说到大车,我两次买车的标准都是7人座。

当时的我心目中的理想配置是她爸妈、我爸妈,加上我们仨。没想到人的组合设计未必遂人愿,理想配置现在满打满算也只有六个人了。

明天又要开人生幕僚小组的私董会了,这次的案主是两个人,为什么?嗯,因为她是一个孕妈:)

================

#日诵之

无题其一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1、有几个诗人的名作,喜欢用“无题”为题,李商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这首诗把古代女子的相思情感与场景描述得元素齐齐整整:凤尾罗帐、扇子、石榴红等……深其实可以看出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点出一些元素和线索,让读者去玩索体味,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原来夜难眠缝罗帐,是因为回忆起当时的偶遇,带出渴望和惆怅的心情。

3、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放在现代你能想象么?匆匆相遇能有如此的相思。

4、尾联让我想起一首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有同感么?

#日趣之

粽祸

粽祸,人之过?粽之错?动物的锅?当我们把美食诱惑暴露在动物面前,动物来吃来添,谁的错?这个逻辑是不是很无厘头?

================

#日诵之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李龟年是谁?据说是唐朝开元时期一位著名宫廷歌唱家,拿到现在来比划,说不定就是可以上春晚的歌星。据说李龟年当时经常出入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所以有了诗歌的头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感觉整首诗听上去不是挺正常的嘛,至少保持了文人的有礼有节,还有如此优美的名句。但如果带入一定的背景去看,味道就可能大不同了。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同样流离到江南的李龟年重逢,想起往昔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的相遇,今非昔比,感慨万千。

3、从个人奋斗的阶层爬升来看,杜甫因为诗,李龟年因为歌,凭借自己的才能技艺在和平繁荣的年代成功晋升,出入王侯高管府邸,所以他们之前到寻常见与几度闻,算是各自成就的一种认可。但到了动荡年代,时世凋零丧乱,两个人纷纷离开长安去了江南,时隔多年物是人非,好风景依旧在,心情却只能陷在了落花时节,也就是阴历三月的暮春。

4、落花的寓意很多,但这首诗我觉得至少“底线守住了”,并没有大肆渲染感伤情绪,落花时节显得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在落魄和不得意,守住精神不破产的底线。加油!我碰到一些故人,也许我也会双手作揖,自然笑道:落花时节又逢君。

#日趣之

自修

一个飘窗的自我修养。

大概十多年前的家庭装修开始流行在卧室或者客厅做一个“飘窗”出来,而每个屋主对于飘窗的天然场景联想就是自己靠坐窗前,沏一杯茶或咖啡,一本书。一边是给你安全感的屋内,另一边是窗外的远方,加上手中的黄金屋,是一个可以自由切换但又都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

================

#日诵之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昨天刚分享完杜甫在江南碰到了宫廷歌唱家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慨叹。今天又一首内容有关音乐的杜甫的诗,看了诗圣着实对音乐很感兴趣了。

2、据说这首绝句的主旨,历来有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不单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劝的是什么?我猜测是对于花卿之于音乐的管理的劝诫。古代对音乐有自己的准则和乐法乐章,什么音乐大众能听,什么音乐专供天子达贵,可能是有规定的。结合昨天那首杜甫追念的王宅堂前的赏乐经历,杜甫有可能在cue“日纷纷”这个点。

3、如果真是这样,我还觉得音乐虽然有仪式典章之用,但日常还应该还之于普罗大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不敢苟同,王菲在自己的歌里唱道“天上人间,如果真值得歌颂,也是因为有你才会,变得闹哄哄”,闹哄哄就是我们的日常,音乐日纷纷也并没有什么不妥。

4、“但愿你会懂,(音乐)该何去何从”

#日趣之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出自南宋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首好词,读完就联想起了:时光匆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对应这首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丰子恺老师的画里,不出现人的时候,多有思念之情。静物越多,思之越深。

================

#日诵之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春怨是古代诗词的经典主题系列,除了民间夫君出远门或者思念意中人之外,宫廷锁春深也是常见的内容。刘方平的这一首我是第一次读到,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不知道是金屋藏娇的由来还是引用。

2、梨花满地不开门,让我想起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满地黄花堆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境。不过放到现在,就算满地梨花,可能也出不了门……

#日趣之

蝌蚪

小时候养蝌蚪,整个过程最开心的点莫过于看着“一个逗号”,先长出了“后驱”(两条后腿),然后长出来“前驱”,最后变大、改装了颜色,??就呱呱了:)

================

#日诵之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据说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梦有很多种,如果把梦比作电影,有些梦是情感小品,李清照的这个梦则是精彩豪迈的科幻片。

2、第一句的画面感,如果制作成CG过场或者电影片头用于铺垫场景,一定很精彩,翻译过来就是:满天迷漫着云雾,雾里露出了曙光,星河正在转动,象无数船儿在扬帆前进。

3、这是我第二次看到殷勤出现在和蓬山有关的诗句里,李商隐的那首“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不过对于天帝的殷勤询问,李清照的回答让人感觉诗歌做得再好,有些事情依旧很无奈,比如路长嗟日暮的现实生活命运。

4、鹏正举,就是大鹏正要飞上天的意思。之前在一个综艺节目里看到过一道菜,叫“大鹏卵”,是将几十个鸡蛋的蛋黄灌入洗净的羊肚,再把羊肚放进洗净的猪肚,用蛋清溜缝,扎口蒸熟的一道复杂菜……聊跑偏了,回来。

5、风休住,是风不要停的意思。三山是传说古代神话里的东方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原来梦里李清照的目的地是要乘风破浪到仙岛上去。

6、我希望:梦休住,再作经典传后世……

#日趣之

锣鼓响

一般什么样的场景下,会有锣鼓响?

我没有看过社戏,但记得有时候社区之间会有为了某个宣传目的的民间花车巡游,锣鼓会在第一辆车上开道引起注意。另外,热闹的市集上也会有,小时候我家附近就曾有过封闭一条马路办所谓的“展销会”的经历,我会拉着奶奶去看,就像丰子恺的这幅画里的一摸一样。那股子凑热闹的好奇心,是我现在想找回来的东西……

================

#日诵之

赠内人

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唯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1、作者叫张祜,hu第四声,对这个字最早的印象来源于很多年前的甄嬛传,纽祜禄氏就是这个祜。诗的名字里的内人需要说明一下,不是指妻子,而是指选入宫中的歌舞妓。这首诗里的内人,应该不是特指某个人,更多是作诗所用的一个对象,简称工具人。宿鹭指的是双栖之鸳鸯,前两句感觉在月光下吃了一波狗粮??

2、宫怨主题的诗,似乎是张祜很拿手的,还记得我们以前分享过的那首“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么?张祜作诗对于细节的描述真是好。三千里二十年如果说是通过具体数字来表达的话,这首诗则是通过具体的细节动作,表示宫廷里内人的寂寥:斜拔玉钗,剃开红焰。写一个人很孤寂,不用感叹,直接写一个经常做的动作,就可以表达??

3、“救飞蛾”这个安排也很好,为了不让飞蛾扑火,所以斜拔玉钗剃开红焰,其实动作意图是投射了自己,当初一入宫廷深似海,就好像飞蛾扑火。这首诗又给我们开启了一种宫怨诗的典范,点赞。

#日趣之

两家的父亲

在同一个画面里,丰子恺老师用衣服颜色、发型、衣服的补丁等特征,描绘出了两对父子的地位对比。其实现实世界里,其实甚至同框的可能性都不大。

作为一个父亲,深感责任重大呀。

年一半已经过了,加油!

========十日一更,感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feijia.com/sfjcf/10358.html